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快速增长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骄人业绩,继续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77.7万辆,同比増长53.3%,市场份额达到2.7%,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显现了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化发展强劲势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60%份额,截止2017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70万辆,约占全球保有量的55%。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两大特征。第一,由于私人购车、分时租赁、网约车等需求影响,新能源乘用车占比接近75%,占据新能源汽车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商用车主导转向乘用车主导;第二,由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较快,且成本大幅下降,新能源乘用车増长里程趋势明显,截止2017年末,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公告车型363款,其中大于300公里续航的车型79款,占比21.76%,200到300公里之间车型108款,占比29.75%,200公里以上车型占比超过50%,300公里以上续航车型相比2016年翻了两番。这两大特征都将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发展现状
2016年以前,充电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为运营商主导、车企主导、车桩合作、众筹、分时租赁等五大典型商业模式,充电运营商也由单一充电服务向提供增值服务拓展。随着充电服务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以及长期以来公共类充电设施始终无法摆脱利用率低的窘境,“跑马圈地”、“拿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充电运营已经开始由重建设转向重运营。
2017年,国内充电运营商围绕新能源汽车用户各相关领域又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充电运营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特性化、综合化、跨领域等多种特点。
充电服务费是早期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简政放权,部分地区将逐步取消充电服务费限价,可以预见收取充电服务费的标准将完全市场化。依靠单一收入来源必将无法支撑长期生存发展,充电运营商积极探索、丰富充电运营模式。
众筹建桩。众筹建桩是万帮早期提出的商业模式,通过“投资方+充电服务运营方+场地资源方”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分摊成本、合力共赢,解决了“有场地的没资金建桩,想建桩的没有场地”等问题。在不断完善众筹建桩的过程中,万帮又引入了“司机定向消费与众筹建桩”、“私桩共享与人人电站”等模式,为众筹建桩赋予了新的理念。
批发零售电力+充电服务。新电改放开售电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主体,充电运营商获得相关资质并拿到售电牌照,以批发价获得电力,零售价收取电费,赚取电价差。“批发零售电力+充电服务”的模式为充电运营商提供了新的赢利点。
智能停车+充电服务。充电运营商与智能停车系统,如ETCP、停简单、咪表等合作,加强停车管理与充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充电与停车查询、预订车位,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一体化。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停车充电一体化方面,将智能车锁与图像采集识别和无线地磁检测等设备进行通信集成,实现对充电站车辆通行的智能化管理,全力打造绿色、开放、智能、互动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管理模式。
车位经营+充电服务。随着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收费的鼓励政策实施,充电运营商加紧抢占停车场资源,提高充电桩利用率,实现停车充电可调、可控,并以车位经营收入培育充电服务业务。
交通工具租赁。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地点与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的问题,充电运营商为其提供租赁电动滑板车、自行车、平衡车等交通工具,为车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充电+出租”双重收益。
广告服务。被充电运营商广泛采用,在充电桩上安装液晶屏或广告灯箱,通过广告收入来降低充电桩运营成本。充电桩的广告服务随着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服务推送、互动体验的终端。
大数据应用。充电运营商通过抓取新能源汽车使用数据,为汽车维修、保养、电控电池等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分析用户出行行为,与商场、酒店、旅游、导航等商家合作,实现大数据价值。例如,国家电网通过建设智慧充电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支撑智能化运维、合理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并多方面开发电动汽车充电增值服务。
在将传统的充电运营模式与增值服务相结合的同时,充电运营商更加重视为用户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服务体验。例如富电上海欢乐谷光伏超级充电站,在停车充电的同时提供,提供给餐饮、休息、娱乐、健身等服务,通过广告服务增加运营收入。
在服务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同时,充电运营商积极开拓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专用充电领域市场,特别是面向网约车、分时租赁车等营运车辆提供定向充电服务已经成为充电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部分充电运营商逐渐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涉足汽车租赁、销售、维修、电池、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实现车桩深度融合,培育充电市场。
充电运营商正在推动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积极提高技术水平,以智能设备为基础,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智能化运维管理手段,融合互联网技术提高运维效率。以充换电业务为中心,整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合作,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服务体验。
发展趋势
长期不盈利或业务増长乏力不是充电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常态势,2017年我国充电行业也在多个方面进行模式创新,部分站点也出现盈利情况,但产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多领域协作,创新性探索新兴运营模式。
通过2017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充电服务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充电运营商发展的根本,因此任何运营模式的发展都必须是在做好充电服务、满足新能源汽车多样化充电需求的基础上衍生。随着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绿色、智慧、互联、共享”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充电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势会围绕主旋律进行拓展,因此智能化充电、绿色充电是充电产业突破的重要方向,也是产业在充电服务基础上向多样化服务延伸的关键因素。
除了充电产业自身模式创新发展,还应关注汽车电动化出行带来的关联性服务需求,例如车辆维修、停车休息等服务,因此从充电服务向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拓展是未来各运营商竞争的重要领域。